10部门11省市发布行动方案 11地秋冬季空气改善目标确定
2020-11-14  来源: 未知

10部门11省市发布行动方案 11地秋冬季空气改善目标确定

  持之以恒严防重污染天气反弹

  ●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企业加快复工复产,许多因疫情影响受抑制的产能和产量短时间内集中快速增长,秋冬季污染物排放量可能出现反弹,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压力增大

  ● 各地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提高政治站位,持续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确保如期完成打赢蓝天保卫战既定目标任务

  ● 各地要充分汲取以往秋冬季攻坚行动的经验教训,避免因目标任务进展超出预期而松懈倦怠,对企业放松监管、降低要求;也要避免因完成目标任务难度大而畏难退缩,不担当作为、放任自流;更要避免为完成目标任务而采取“一律关停”“先停再说”,以及不顾实际情况长时间启动重污染天气预警等简单粗暴措施,敷衍应对,临时性过关

  随着北方地区供暖季的到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长三角等重点区域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也随之展开。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既是三年打赢污染防治攻坚的收官之年,也是如期完成“十三五”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的“交账”之年。为此,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等10部门以及北京、上海、天津、河北等11省(市)政府发布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

  行动方案在强调充分保障老百姓温暖过冬的同时,也对11地秋冬季空气质量改善目标进行了明确。行动方案要求,确保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居民“煤改气”2020-2021年采暖期天然气门站价格不上浮。同时,要避免为完成目标任务而采取“一律关停”等“一刀切”的做法。行动方案提出,将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重点攻坚任务落实不力、环境问题突出,且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恶化的地区纳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范畴。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要求,在大气污染防治中,要做到时间、区域、对象、问题、措施“五个精准”,持之以恒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秋冬污染物排放大

  极有可能出现反弹

  针对重点区域秋冬季重污染天气多发、频发的情况,2017年以来,生态环境部连续三年在京津冀等重点区域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2019年秋冬季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2.5平均浓度较2016年同期下降33%,重污染天数下降52%。”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尽管秋冬季攻坚取得积极成效,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仍是全国PM2.5浓度最高的区域,秋冬季PM2.5平均浓度是其他季节的2倍左右,重污染天数占全年95%以上。

  2018年以来,长三角地区持续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空气质量改善明显,2019-2020年秋冬季,长三角地区PM2.5平均浓度较2017-2018年秋冬季下降22%,重污染天数下降79%。上述负责人表示,尽管长三角地区秋冬季攻坚取得积极成效,但长三角地区秋冬季PM2.5平均浓度仍比其他季节高50%-70%,重污染天数占全年95%以上,苏北、皖北主要城市PM2.5浓度仍处于高位。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北京及周边地区出现两次重污染过程,群众反映强烈。”行动方案称,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企业加快复工复产,许多因疫情影响受抑制的产能和产量短时间内集中快速增长,秋冬季污染物排放量可能出现反弹,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压力增大,部分地区存在完不成“十三五”空气质量改善目标的风险。

  黄润秋指出,当前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形势依然严峻。他说,重点地区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以公路货运为主的运输结构没有根本改变,空气质量与人民群众的期待仍有较大差距。部分省(市)完成蓝天保卫战收官目标面临压力,平原地区散煤清洁能源替代任务量大,“公转铁”、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等重点工程未达到时序进度要求。

  在黄润秋看来,今年秋冬季存在发生区域性重污染天气风险,2021年一季度空气质量反弹压力较大。

  统筹推进综合治理

  服务六稳六保大局

  据介绍,“十三五”规划确立的生态环境9项约束性指标仍有两项没有完成,其中包括空气优良天数比率。这项指标能否完成,今年秋冬季至关重要。为此,行动方案提出,要全面完成《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确定的2020年空气质量改善目标。

  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称,充分考虑2020年一季度空气质量的疫情影响,行动方案将2020-2021年秋冬季目标设置为两个阶段。这也是重点区域大气治理目标首次分为两个阶段。根据2019年一季度和四季度污染水平,分类确定各城市的PM2.5浓度和重污染天数控制目标,按照污染程度分为6档,PM2.5浓度每档相差1个百分点,重污染天数每档相差2天,对“十三五”目标完成进度滞后的城市进一步提高要求。

  针对京津冀及周边区域、汾渭平原,行动方案提出,2020年10月—12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63微克/立方米以内,各城市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平均控制在5天以内;汾渭平原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62微克/立方米以内,各城市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平均控制在5天以内。2021年1月—3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86微克/立方米以内,各城市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平均控制在12天以内;汾渭平原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90微克/立方米以内,各城市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平均控制在13天以内。

  行动方案要求,2020年10月—12月,长三角地区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45微克/立方米以内;2021年1月—3月,控制在58微克/立方米以内。

  在明确空气质量改善目标的同时,行动方案要求,全面完成打赢蓝天保卫战重点任务,其中包括严防“散乱污”企业反弹。行动方案提出,将完成整改的企业及时移出“散乱污”清单,对新发现的“散乱污”企业建档立册,及时纳入管理台账。对于“散乱污”企业发现一起、整治一起。坚决防止已关停取缔的“散乱污”企业死灰复燃、异地转移,坚决遏制反弹现象。

  “2020-2021年秋冬季是第4个攻坚季,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十三五’规划和打赢蓝天保卫战圆满收官。”行动方案要求,各地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提高政治站位,持续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确保如期完成打赢蓝天保卫战既定目标任务。

  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说,今年的攻坚行动将继续保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统筹推进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各项工作,服务“六稳”“六保”大局。

  行动方案表示,今年的攻坚行动将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重污染天气,实施企业绩效分级分类管控,强化联防联控;持续推进清洁取暖散煤治理,严防“散乱污”企业反弹,加强秸秆禁烧管控,有序推进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工业炉窑和燃煤锅炉治理等。坚持问题导向,压实部门和地方责任,加大帮扶力度,严防重污染天气反弹,实现“打赢蓝天保卫战”圆满收官。

  更加强调精准应对

  加强区域联防联控

  不同于往年,今年年初遭遇了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目前疫情防控已经进入常态化阶段。据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行动方案统筹疫情防控、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和打赢蓝天保卫战重点任务,将采取积极稳妥措施,进一步巩固和提升过去秋冬季攻坚行动取得的成果,立足于抓好已出台的政策措施落实,防止层层加码。

  行动方案提出,全面实施绩效分级差异化减排。“简单说,就是对39个重点行业的企业分为A、B类进行减排,原则上,评为A级和引领性的企业,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可自主采取减排措施;评为B级及以下和非引领性的企业,要严格落实对应的减排措施要求。”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说,今年将更加强调重污染天气的精准应对,通过加强区域联防联控,完善重点区域应急联动机制,建立快速有效的运行模式,保障启动区域应急联动使各相关城市及时响应、有效应对。

  行动方案特别提出,要全面梳理《三年行动计划》《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各项任务措施,逐条逐项分析落实及完成情况,建立台账,查漏补缺。对尚未完成的任务,要梳理项目清单,倒排工期,确保2020年12月底前“销号”。

  “各地要充分汲取以往秋冬季攻坚行动的经验教训,避免因目标任务进展超出预期而松懈倦怠,对企业放松监管、降低要求;也要避免因完成目标任务难度大而畏难退缩,不担当作为、放任自流。”行动方案称,更要避免为完成目标任务而采取“一律关停”“先停再说”,以及不顾实际情况长时间启动重污染天气预警等简单粗暴措施,敷衍应对,临时性过关。

  目前,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和苏皖鲁豫交界地区重点城市新一轮强化监督帮扶已经启动。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说,今年将围绕秋冬季大气污染攻坚主要任务,整合执法、监测、行业专家等力量组建专门队伍,做好监督帮扶工作,寓监督于帮扶之中。同时,向企业宣传大气污染治理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引导企业自觉守法。

  行动方案提出,要精准、有效开展环境监督执法,对排放稳定达标、运行管理规范、环境绩效水平高的企业,可按有关规定纳入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对监督执法中发现的问题,既要督促有关企业切实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严格整改要求,确保整改到位,也要注重精细化管理,加强指导帮扶,推动复工复产;对违法情节及后果严重、屡查屡犯的,要依法严厉查处,典型案例公开曝光。

  据介绍,今年将在“散乱污”企业整治、油品质量监管、涉VOCs产品质量监管、柴油车尾气排放抽查、扬尘管控等领域实施多部门联合执法,同时加强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执法监督力度,加密应急响应期间执法检查频次,督促企业落实重污染应急减排责任。

  强化考核督察工作

  依法依纪追究责任

  确保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居民“煤改气”2020-2021年采暖期天然气门站价格不上浮是行动方案提出的一项明确要求。事实上,这也是针对保民生提出的一项具体措施。

  行动方案要求,各地要多渠道募集资金支持清洁取暖,清洁取暖补贴要因地制宜,区别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差异化精准施策,重点向农村低收入人群倾斜,不搞“一刀切”,确保清洁取暖设施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

  在强调保民生的同时,行动方案也提出要全面完成打赢蓝天保卫战重点任务。为此,行动方案要求,强化考核督察和执纪问责。将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重点攻坚任务落实不力、环境问题突出,且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恶化的地区纳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范畴。同时,结合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重点督察地方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大气污染综合治理不作为、慢作为以及“一刀切”等乱作为,甚至失职失责等问题,对问题严重的地区视情开展点穴式、机动式专项督察。

  行动方案进一步明确,对每季度空气质量改善幅度达不到目标任务,或重点任务进展缓慢,或空气质量指数(AQI)持续“爆表”的城市,将下发预警通知函;对未能完成终期空气质量改善目标任务或重点任务进展缓慢的城市,公开约谈政府主要负责人。发现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考核结果直接认定为不合格,并依法依纪追究责任。

  黄润秋要求,要对标对表,全面梳理蓝天保卫战各项任务落实情况,对未完成的任务拉条挂账、倒排工期,确保年底前全面完成。


相关推荐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